第二種關於回歸平均的迷思則是誤以為自己的行為帶來回歸平均。
譬如有個男孩考試考不好,回家後父親嚴厲責罵。下次考試成績就好了。這位父親就會覺得,果然還是要嚴格一點啊。
他完全沒想到,光是回歸平均就可以解釋成績的變化。可能前一次考試,剛好考到一大堆他兒子沒準備到的地方。下次考試,運氣變好,他兒子成績就好了。
或者是女兒考很好,回家受到父親的誇獎。結果下次就考不好了。這位父親就想說,還是不要隨意誇獎好了,容易讓小孩自滿。他以為自己的行為造成小孩成績衰退,其實還是回歸平均在作怪。
在一個以能力為主要決定因素的活動中,回歸平均並不明顯。譬如菲爾普斯在每次游泳比賽中的排名。但假如某個活動中運氣有顯著影響力,那麼回歸平均的現象會很顯著。譬如基金的每年排名。
基金業者最希望投資人分不清這兩者的分別。希望投資人看到一年,三年、五年的短期卓越績效,就以為這個經理人有高超的能力。這對於基金行銷大大有利。
而很不幸的,人腦容易接受這種說法。看到一個事情,人喜歡找理由。故事比統計,有說服力多了。
所以”這位經理人因為鑽研經濟數字,親自拜訪公司、對財報很有研究,所以拿到好成績”這種說法,比起,”這位經理人可能剛好是運氣好才拿到好績效”,更加可信。
這成為投資人常常踏入的陷阱。
運氣與能力的分別,不僅可用於判斷基金經理人的能力,對於自身能力的培養也很重要。
在能力決定的活動中,傑出之路,就是不斷的精進與練習。在有運氣成份的活動中,該走的路是保持正確的決策過程。儘管有時,對的選擇也會帶來壞的結果。但不管,就是持續用對的方法做下去。
人生在世,一定有運氣的成份。運氣我們無法控制,但不代表我們也要用碰運氣的態度面對。對於運氣本質的瞭解,是重要的人生知識。